close

國考申論題「倒金字塔」答題法之釋義與練習       

前言

志光政治學黃靖老師常於課堂鼓勵同學在國家考試時運用「倒三角形」法來答題,十餘年前,個人曾於政治公關公司任職,並應邀擔任實踐大學「新聞寫作」、輔仁大學「公關實務」講座,對「倒金字塔寫作法」略有心得,不敢敝帚自珍,遂不揣疏漏,將老師在課堂中所說的寫作法稍加補充,期能對同學國考答題有所助益。

林華彬

2009.12.4

何謂新聞寫作的「倒金字塔原理」?

「倒金字塔法」(inverted pyramid approach)是100多年以前美國新聞界形成的傳統新聞結構(美國報紙編排採由左至右橫式書寫,由上而下分段報導),換言之,係以最有新聞價值的資訊作為開頭。這種「倒金字塔」結構將「首要」的資訊放在最上面,然後是其他資訊,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因此最重要且意義密度最高的常常是該篇報導的「標題」,其次為類似重點摘要的第一段「導言」,後面接著的則是較詳細的「內容闡釋」。

這種結構對於報導重要事件或突發新聞最為有效,因為在突發情況下,報導的真實性與即時性是新聞寫作的核心。在寫作的當下,你是該重要事件的新聞目擊者,需要透過你的筆在報導上告訴人們倒底發生了什麼事!例如:關於莫拉克風災的報導,勢必以傷亡人數以及災害發生地點作為開端。閱聽人(audience,包括:讀者、聽眾與觀眾)得以透過標題及報導的第一段就了解新聞的重要內容。

  

「倒金字塔」寫作法的優點    

「倒金字塔」的寫作方式顯示:「越重要的意義,字數越精簡」!

在實務工作上有兩項優點:一是對於新聞的編輯相當便利,如果需要依版面需求調整不同新聞的篇幅,可直接刪減後面較不重要的訊息,而不用改寫全文或更動結構,是適應新聞機構日常運作的最有效模式;二則是開門見山,直接告訴讀者重點和結論,方便讀者預先瀏覽標題,一目了然,迅速掌握該則新聞的重點,如果行有餘力,再決定是否繼續往下閱讀細節的部分以獲得更詳盡的資料。

尤其是刊登在報紙上的新聞有急迫的截稿期限,記者勢必在得到基本的事實後就動筆發稿,「倒金字塔」是最簡潔快速的寫法;但缺點就是寫作風格受到侷限,資訊在導言和內容闡釋中容易流於重複,以致閱聽人在接收訊息時,可能無法從頭到尾都保持高度興趣。

  

「正金字塔」寫作法

新聞寫作也有「正金字塔」(upright pyramid) 模式,是先交待背景,漸次發展新聞,再把高潮或結論放在末段。此種結構較能展現作者的文采與文章的深度,但在直述性新聞中甚少使用,通常只會出現在特寫和評論中。由於新聞雜誌和期刊的截稿時間及可運用之篇幅都較報紙為長,因此較常使用「正金字塔式」或「倒金字塔與正金字塔折衷式」來撰寫較為精緻深入的新聞報導。

國家考試中與考生息息相關的「大法官解釋」,其「理由書」就是採「正金字塔」的寫作法。由於正金字塔採取依邏輯推演順序鋪陳的方式,與我國傳統教育裡,作文訓練的「起承轉合」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大部分考生在參加國家考試答題時,通常也會不自覺有此傾向,然而國家考試「貴凝鍊而忌曼衍」,申論題得分關鍵就在能否一語中的,用精要簡潔的文字在首段破題,如果隔靴搔癢甚或「顧左右而言他」的寫了近二頁答案紙,才在最末段回答題旨,則未免太考驗閱卷老師的耐性了。

  

倒金字塔圖形

倒金字塔圖 

標題(Titles)

標題具有提示新聞焦點的吸睛效果,因此最需要斟字酌句,因為每個字都肩負傳達資訊給閱聽人的任務,因此每一個字的使用都彌足珍貴,盡可能用最少的字數告訴閱聽人最重要的訊息,通常國外新聞標題以68個英文字為原則,並且會在標題中加入動詞以貫注動感,至於中文標題字數,依據報業常規,以12字以內為最佳。例如: World Bank: Recovery Still 'Highly Uncertain'(世界銀行:復甦仍有高度不確定性)、Recession Plunging More Americans Into Poverty 經濟衰退讓更多美國人陷入貧困)

  

導言(Leads)

導言是一篇報導的開頭,篇幅通常很短,有時甚至只有一個英文句子而已。此外,除非新聞事件過於複雜,需要兩三段文字作為導言,否則通常導言就只是新聞的第一段。導言講求言簡意賅,讓讀者快速看完後就可以決定是否有興趣或需要讀完全文,或是只要知道這些事件的基本訊息就夠了。導言基本上可以分為硬性新聞導言(hard-news leads) 和軟性導言 (soft leads),具有不同寫作風格上的特點,以符合五花八門事件的報導需求。

硬性新聞導言(Hard-news Leads)

又稱為摘要性導言 (summary leads),要求在簡短的篇幅中盡可能地提供這則新聞的主旨,首先蒐集與事件相關的各種事實,包括「六何」:即「何人?」(who)、「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時?」(when)、「何故?」(why)、「如何」(how)等具體的五個「W」及一個「H」;其次,需要決定這些不同的事實中,哪一個是最重要的?有時它只會是五個中的某一個,端看該新聞事件所產生的衝擊性及戲劇性;最後,寫作者再透過標題、導言、以及句子的組合,來總結這些最重要的訊息。

軟性導言(soft leads)

軟導語則從渲染氣氛或對一個人物的介紹開始,文章重視情節的鋪陳,藉以吸引閱聽人進一步閱讀。

例如:

紅燈,座車停在孟買街頭,聯強總裁杜書伍看著窗外街景,突然嚇了一跳。大街小巷冒出一大堆黑色「甲蟲」,像極電影「古墓奇兵」中的場景,那是孟買的三輪車、嘟嘟車和計程車大隊,在破爛貧民窟、維多利亞建築和現代化超高大樓間,一路按喇叭理直氣壯往前衝。

沒有照後鏡也從不看它的印度司機,悠哉等待永遠打結的車陣,也不急;黝黑的印度男人牽著猴子,摸到車窗邊逗人笑;瘦骨嶙峋的小女孩抱著更小的幼童,黏著你買一本她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看懂的《哈佛企管評論》、《美麗佳人》,甚至是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孃》。

(摘自天下雜誌第391期,2008年2月號,「不可思議的印度 成長走廊 全球企業新戰場」,作者:蕭富元.王曉玟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3960

 

闡釋(Elaboration)

倒金字塔結構中,緊跟導言的「闡釋」是依重要性遞減之次序,補充或解釋導言中所呈現的各種情節。例如:在莫拉克風災新聞報導的例子中,記者可以進一步描述災區的景象,再加入引用生還者或防災中心人員、搜救人員的話。輔助段落則依主題展開,加入細節,提供莫拉克颱風的背景資訊。如果新聞篇幅夠長,則可以加入國際對此次風災的賑災行動資訊,以及災區目前迫切需要之物資與長期勸募的政府或民間團體聯絡資訊等。這份新聞稿到了編輯台,主編可以依據版面篇幅需要,從稿子的最後段開始刪節,而不必擔心損失主要資訊。

 

結尾

採用傳統的「倒金字塔」結構寫作,編輯可能會對報導的最後一部分有所刪節,因此,最末段通常只是參考輔助資料。有時候,新聞報導會另以強有力的引言或人物聲音片段作為結尾,但適合這種結尾的情形很少,除非引言極其有力,否則應該慎而用之。

在國家考試答題時,末段只是把前面的論述換句話說,做個漂亮的結尾,或者如黃靖老師所言,再找另一個巨人的觀點套上去。如果真的想不出來,不寫也無所謂,因為既然考生把文句擺在這個位置,閱卷老師也不會拿它當重點來批閱。

 

範例:
以下為2009930日自由時報對於菲律賓洪水的外電報導,全文依「倒金字塔」結構撰寫,基本上在第一段導言係以「硬性導言」的方式,將「六何」等基本訊息交代清楚,大家可以對照上述原則,判斷哪些屬於闡釋,哪些屬於結尾?

  

菲律賓大洪水 全球暖化警鐘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凱莎娜颱風為菲律賓北部帶來四十多年來最嚴重的水患,迄今已造成至少二百多人喪生,三十幾萬人無家可歸。專家指出,這場風災是一項重大警訊,若各國不以實際行動對抗全球暖化,未來還會有更嚴重的災害降臨。

九小時暴雨 超過一個月總雨量

環保專家指出,菲律賓出現的極端氣候變化,應被視為氣候變遷和生態破壞的警訊。菲國氣象資料顯示,凱莎娜二十六日在九小時內為馬尼拉帶來約四百一十.六毫米的降雨量,超過一個月總雨量,幾乎是二○○五年美國卡崔娜颶風的兩倍。凱莎娜並非超級颱風,但其凶猛程度讓資深氣候專家也感到訝異,其實這是近期一連串不尋常惡劣氣候模式的延續。

菲國國家災害協調會議負責人葛雷茲和氣象局長尼洛說,近兩年來,侵襲菲律賓颱風行徑的「怪異」改變令人不解,如今年六月颱風偏離傳統行進路線,首次橫掃呂宋島中、北部,「從科學角度檢視……我們會發現今年和去年非常怪異,我們只能假定這是氣候變遷使然。」綠色和平組織東南亞區主任赫南德茲說,凱莎娜經驗顯示,許多國家對於如何因應全球暖化可能導致的災難毫無準備,英國慈善組織「樂施會」研究估計,未來六年全球受氣候衝擊的人口將增加五十四%、三億七千五百萬人,以低海拔島國和窮國最為嚴重。

正在泰國曼谷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會議呼籲,菲國風災凸顯催生新氣候公約重要性。菲國環境部長阿提恩沙警告:「警鐘正在作響,這是氣候變遷」。

                    

 

平常多運用「倒金字塔」結構訓練自己寫國考申論題,可以培養摘要的能力,以層次分明的方式來陳述自己對於該題目的回答方法。在閱讀某些參考書上之申論題答案時,也可以思考如果以倒金字塔方式呈現,則答案應該怎麼改寫或編排?只要多練習,用「倒金字塔」結構回答國考申論題,實非難事!

 

「倒金字塔法」習作

問:何謂政治文化?G. A. AlmaondS. Verba對政治文化的分類有哪些類型?

答:

  A、阿蒙認為政治文化是指每一個政治體系皆鑲嵌於某種政治行動取向的特定模式中,佛巴則將政治文化視為經驗性的信仰、表達的符號以及價值觀三者交織而成的體系。

B、阿蒙與佛巴認為穩定的民主政治是社會中的參與型政治文化與偏狹型、臣屬型三種政治文化的混合與平衡,這種兼容並存的政治文化,他們稱之為「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

  C、政治文化概念的發展,係受到阿蒙與佛巴在1963 年出版的《公民文化》(The Civic Culture)的影響,這本經典之著是基於1956 ~ 1960 年的跨國比較,研究包括美國、英國、西德、義大利、墨西哥等國民眾的政治態度對民主政治穩定程度可能的影響。他們希望探討自由民主政治所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政治文化,究竟為何?

D、阿蒙與佛巴提出了政治文化的三種類型,做為分類的基礎:

(一)偏狹型政治文化(The Parochial Political Culture):這種政治文化存在於沒有專門化的政治角色的社會,諸如傳統的部落或偏遠一隅的地方社區,一般人民對政治沒有明確的認知與感覺,即對政治體系的「輸入」及「輸出」沒有感覺。

(二)臣屬型政治文化(The Subject Political Culture):這類政治文化下的人民已發展出對政治體系的態度,但他們對國家、政府的態度是被動的、消極的,視自己為國家的臣屬者,而非參與者,即只感受到政治體系的輸出,並無主動「輸入」─參與的意識。

(三)參與型政治文化(The Particpant Political Culture):在這政治文化下的人民,不僅自覺自己能貢獻政治體系的「輸入」(如納稅、服兵役、投票等),也同時注意政治體系的「輸出」(如:對政治的好壞、施政的良窳等)。換言之,他們覺得能夠在政治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在考場作答時,你如何排列申論題答案ABCD之順序呢?

以下請反白

如果依據倒金字塔寫作法的順序,應該是C→A→D,或者C→B→D啦!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cyprus-benlin/article?mid=4635&prev=4563&next=4624&sc=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幻紫芊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